会议口译是一种高强度、高难度的跨语言、跨文化的交际活动,其活动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议前的准备工作,医学会议口译要求更是严格,译前准备工作能够很好地消除议员紧张情绪、缓解压力,从而帮助议员从容、镇静、出色的完成口译任务。那么我们做医学会议口译的译前准备工作有哪些呢,北京世纪英信翻译公司为加大家介绍:
1、了解服务对象
口译服务对象通常包括发言人、嘉宾、听众等,大型国际会议的听众往往是业内人士。因此,译员在口译时应注重专业术语的准确程度,因为国际会议将是他们把握业界最新动态的窗口。而对于发言人和嘉宾,译员应该尽可能获得他们的姓名、性别、职务、头衔、服务机构、国籍等信息。如果有可能的话,译员应该在会议开始前向他们索取名片或上网查找他们的履历、服务机构等
,以减轻现场口译的压力,尤其是防止忙中出错的尴尬。英语译员尤其应该注意那些与英语发音规则不符的人名与地名,对于在不同国家有不同含义的头衔,译员也应该小心谨慎。
译员还应及早熟悉发言人的口音。参加国际性会议的代表一般来自五湖四海,比如,医学会议口译员就曾经为来自阿拉伯、安哥拉、巴布亚新几内亚、比利时、奧地利、德国等国的专家、学者担任过口译,其中有一名学者甚至中过风,他们千奇百怪的口音确实给口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。
2、术语准备
国际性会议往往是相关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风向标,而这种会议中,往往是新词层出不穷,而参加会议口译的议员往往又不是该领域的专家,因此,也是为译员们提出了新的挑战,而术语的译前准备也显得格外重要。根据世纪英信翻译议员参加过的国际性化纤大会中,一
个发言人一上台就说出了一长串的术语:如碳纤维、基碳纤维、聚丙烯腈、沥青基碳纤维、母体、聚合和纺丝过程、氧化箱、"大丝束型"碳纤维、每单位密度的强度和模数。如果议员没有一定的术语准备,译员一上台就可能出现卡壳的现象,更遑论成功地完成口译任务了。译员不必要也不可能具备和专家一样的专业知识,但是,必须掌握足以理解和传达报告内容的术语和词汇。
3、熟悉口译主题
在中国,从事单一领域会议口译工作的议员其实并不多,议员所要面对的口译领域可以说是“百科书”那么多,包括:科技、商贸、经济、政治、司法、艺术、音乐等等。在接到口译任务之后,译员应该及早熟悉口译主题。译员可以向主办方索取相关资料,如公司简介、产品说明、生产流程、日程安排等。同时,译员还可以按图索骥,自己上网搜索
补充资料,以增进对口译主题的深入了解。仅以科技领域为例,又涵盖了诸多口译主题,如生物技术、微电子技术、航天技术、环保技术等等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新事物、新发明、新现象、新术语更是层出不穷,这一切都为会议口译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。
4、装备准备
很多人会说,口译就是口译,何来装备,其实不然,和许多工作一样,口译也需要特定的装备,只不过这些装备非常简单,无非就是笔记本,笔(特别是按压式的圆珠笔)、通行证等等。然而,有些译员恰恰是因为疏忽了这些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。比如,有一位译员在大会开始之际拿了两张打印好的译稿到讲台上口译,没想到演讲人临时更换了稿件,译员只好在写满字的稿件上做笔记。虽然过程"有惊无险",但是足见口译装备的重要性。
20世纪80年代曾担任过
邓小平英文翻译的高志凯先生说:"我通常会在西装的内口袋里装5支圆珠笔,三个笔记本,以备万一:"我必备两样东西:清凉油和风油精。会见前风油精涂太阳穴,清凉油涂鼻下,保持绝对清醒。"风油精倒未必,但是笔记和圆珠笔确实是必不可少的。临场之际找不到笔和笔记本,不仅徒增尴尬,而且也会影响口译发挥。为了方便来回翻页,英国外交部首席翻译林超伦先生甚至专门为口译工作定制了 "带有活页圈的笔记本"。同样,在某些重大口译场合,通行证或口译证也是必不可缺的。如果因为一时疏忽而被拒入场,那就可能会对整场口译产生恶劣的影响。
触屏版 | 电脑版
英信翻译:蜀备案号:京ICP备09058594号-1